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文明之光 
 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文明之光>>正文
方永刚生命的最后503天
2008-12-10 00:00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3月25日夜,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科8号病房灯火通明。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心跳趋缓,血压降低,各器官功能衰竭。22时08分,一张洁白的床单,盖在他清癯而安详的脸上。

案头,25万字的教材《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飘着墨香;房内,听他报告而致富的大连老铁山农民肖淑琴送来的“大应子”(樱桃)依然鲜红。

在这早春静谧的夜晚,还差1个月就满45岁的方永刚,追逐着真理、拥抱着春天走了。

从2006年11月8日被诊断患晚期结肠癌,到2008年3月25日赍志长逝,方永刚与病魔顽强抗争503天。

这503天,他过得充实而震撼。

“把你的电子邮箱马上给我,我给你发文章”

戊子春节前几天,方永刚一定要和到病房探病的记者握手。

方永刚身上插着胃管、导尿管、静脉穿刺管、腹腔引流管等七八个管子,侧躺在病床上。

“我手凉!”刚进病房的记者说。

“没事。很想你们呵!”方永刚依旧举着手。

黑色的腹腔引流液被引出。方夫人回天燕用沾湿的棉签给方永刚润一润嘴唇。

“你身上有烟味。”方永刚得病之后对烟味很敏感。他眼神一亮,伸出两个手指:“以前我写文章的时候。”

“他平日不抽烟,熬夜写文章时一天要抽两盒烟。”方夫人解释说。“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从他的眼神中,记者看得出他的精神状态,一如古诗所咏。

2007年2月7日中午,受总编辑安排,记者到解放军总医院南楼采访方永刚。方永刚一向喜爱本报,又是热心作者。2006年10月,方永刚到国防大学参加全军首届军队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学习,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他抱病写作,三个通宵没睡,与黄宏教授一起完成颇有理论价值的《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文,10月18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第一版“光明专论”上。

那时方永刚才到北京没几天,精神尚可,说话声音很大。方永刚抱怨病中信息量太小,病房里只有一台电视,上不得互联网。忙乎惯了,乍一闲下来,颇感郁闷。报社领导当即让记者尽快为他配一套无线上网设备,但反复强调“只可用于上网浏览,千万别用它工作”。

记者给他装无线网卡那天,方永刚高兴得不得了,指着无线网卡便高声议论:“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我看理论是鲜活的。中国要是没有党的创新理论,怎么能用上这么方便的东西。”

没几天,记者便收到方永刚急切的短信:

“把你的电子邮箱马上给我,我给你发文章。”

“我有一篇科学发展观深层次的文章,你看如何用?”

“我的那篇《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努力构建和谐军营》非常适应形势,发表要快!”

“期待见你。我有一绝妙构想,来后再议。”

……

方永刚住院治疗一年多,一面与疾病作顽强的斗争,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合力抗战疾病;一面头脑仍在不停运转,笔写口讲,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倾尽力量。

他两次为解放军总医院医护人员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作辅导,并在《求是》、《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科学》、《国防大学学报》、《军事学术》、《军队政治工作》等报刊上发表《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如何应对挑战》、《军事文化自觉与中国军事文化创新》、《建军80年我军职能使命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等11篇论文。

他和教研室全体同志通力合作,只用四个月时间,编写25万字的教材《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在十七大召开的日子里发到开课学员手中,实现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伟大日子里,他和同事们又献上一份厚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有创意、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的书。

2007年6月,他的又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著出版发行。这部书的最后修订竣稿是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生花妙笔,都是方永刚躺在病床上添加进去的。

“永远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战士的冲锋姿态,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方永刚在病榻上践行着他的铮铮誓言。

“我生命的激情再次被党的创新理论点燃”

十七大前夕,病床上的方永刚,比几个月前瘦了一圈。病痛的折磨,使他有多日吃不下东西,只能靠输营养液补充体力。

“这病还真是不好对付!”方永刚指着涨得难受的肚子对记者说,声音里依然充满激情:“我现在尽量保存体力,争取早日赢了它,好去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

2007年6月25日,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方永刚研读胡总书记的讲话,领悟讲话中蕴涵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方略、新举措,切身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和巨大威力。他感动不已,兴奋不已,向往和憧憬着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向往和憧憬着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履行代表的神圣职责。他说:“我渴望着尽快重返党的思想理论战线,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永远燃烧!这是我的热切期盼,这是我的生命之约,这是我的坚定信念!”

2007年10月15日,一大早,方永刚就起了床,换上崭新的礼服,并特意在病房的窗台上摆了鲜花,在电视机上插好党旗和国旗,和夫人回天燕以及医护人员们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十七大的开幕。

上午9时,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方永刚扶着沙发站起,合着旋律,与大家一起放声高唱。

医护人员看方永刚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再三劝他上床休息,“哪能躺在床上听报告呢,我能坚持。”他摆摆手说。为了满足他的愿望,院康复科朱才兴副主任来到病房,一边为他做理疗,一边让他继续看。

翌日下午3:00,方永刚抱病准时出现在京西宾馆解放军代表团小组讨论现场。他满怀信心地第一个发言,用了12分钟的时间,阐述了他对十七大报告的体会。他说:“明年2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160年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直争论不断。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应该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基本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并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

十七大的召开,令方永刚振奋,增强了他战胜病魔的力量。他在《党代表心声》一文中写道:“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创造。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治疗,我要扼住病魔的咽喉,尽快使自己的身体康复起来,尽早地投入到钟爱的事业中去,不辜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亲切关怀,不辜负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这几天,我生命的激情再次被党的创新理论点燃。”

也就在十七大会议期间,他的岳父回俊才收到方永刚托人捎回的一件烤瓷照片。那是2007年2月20日(正月初三)胡主席到解放军总医院探望方永刚的情景。

在烤瓷照片的背面,是方永刚的题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谢岳父大人相知、相教、相助!小婿永刚题赠于北京2007年10月19日

岳父接到烤瓷照片,理解了爱婿的题词:他是化用古人语句,赋予全新内涵,是一颗赤子之心的坦诚表白。

“像松柏一样经受住春夏秋冬”

2007年10月以后,方永刚腹腔内转移性病灶生长迅速,癌细胞最终将20厘米手术刀口撑裂。肿瘤转移又导致消化道、胆囊穿孔,引发腹腔和腹壁感染,最后出现严重绞痛。疼得实在难过时,他也只对妻子小声说:“疼,真疼!”只有在梦中,他才会大声喊疼。

癌症从来没有打败方永刚的精神。他曾说:“与癌症抗争是一场拉锯战、持久战。”住院治疗以后,方永刚热爱生命,永不放弃,与疾病顽强抗争的激情,让人钦佩。

当被问到为什么从不喊疼时,方永刚说:“其实,病痛总是在不断地折磨着我,但是,别忘了我叫永刚,我不是一个一般刚强的人……很痛的时候,我就想象着自己在大海里游泳的情景,回忆小时候家乡满山的苜蓿草,多么畅快,多么自在,多么美好。”

接近生命旅程的终点,方永刚依然坚定忠诚,顽强乐观。

在2007年10月给他岳父的信中,方永刚写道:“北京已转秋凉,日子好过一些。又见一轮明月,秋虫唧唧,凉风习习。望着高悬太空的明月,我夫妻二人静坐石阶上,默然无声。此时意境不知如何形容,只盼早日病愈,能吃上可口的蘸酱菜。平时热闹欢乐的场面不见了,以往一起品酒聊天的朋友再难聚到一起了,留给我的只有天燕的陪伴和心中的‘孤寂’。我不知能否病愈,但仍坚持着,总不能放弃。”

在锻炼的间隙,有时方永刚也到楼下花园里散散步,接触了一些朋友。他对花园里的3株百年大柏树非常尊重,每次下楼练功的时候都拥抱他们一下,表示要像松柏树一样经受住春夏秋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还认识了两只小猫咪,有时间就把吃不完的饭肉喂猫咪,给他病中生活带来很多快乐。

2007年6月29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教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面对鲜花与掌声,感受关注与关怀,经历病痛与考验,方永刚说:“架起理论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是我的使命所在,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是我的追求所在。是火热的实践,为我搭建了成功的平台。可以说,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党的创新理论,就没有我的一切,这个荣誉应该属于伟大的党,属于党的创新理论!”

方永刚的大哥、二哥、大姐家现在生活仍然不富裕。他大哥身体有残疾,二哥大儿子患病。当地政府给他大哥、二哥和大姐家特困补助。方永刚得知后,给哥哥姐姐打电话,请他们将钱退给县政府。方永刚说:“现在国家给了农村很多惠农的政策措施,减免了农业税,如果我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有能力将生活过好,就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增负担。”在方永刚的劝说下,大哥和大姐将政府的特困补助退了。

方永刚家乡县政府决定在方永刚家乡的中学为方永刚塑像,还打算将一条即将建设好的马路取名叫“永刚大道”。方永刚对县领导说:塑像一定不能要。是党的富农惠农政策给家乡摘掉了贫穷的帽子,那条路应该改成“小康大道”,或者“和谐大道”。

记者曾请方永刚为本报奥运公益广告题辞。他沉吟片刻、一挥而就:“绿色奥运文明中国和谐世界――方永刚”。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永刚胸中装的,依然是中国和世界,是党的理想,人民的未来。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下一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