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媒体传播 
 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传播>>正文
【协商论坛】徐慧前:河南高等教育的一项历史性决策——河南财经学院诞生记
2024-12-05 08:56 文/徐慧前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本文原载《协商论坛》2024年第11期


几年前,回母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原校长李小建交谈,谈起母校创立时的功勋人物、河南省原省长何竹康。李小建校长说,老省长曾向他说过,在河南工作最引以为豪的两件事情:一个是黄河小浪底水库的策划,一个是河南财经学院的创立。

李小建校长的讲述,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作为母校创立后的首批学生,我对母校始终心怀感恩,一直想将母校创立的历史整理成文字,却因工作忙等原因一直未能付诸行动。何竹康省长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惦念和贡献,促使我抓紧时间完成这个愿望。原来设想以何省长口述的形式完成这项工作,遗憾的是,得知老人因年事已高,多有不便,已不能当面求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貌


于是,我数次回到母校,走访当年的亲历者和校史研究者,并多次到校档案馆、省档案馆,查询当年留存的历史资料,母校创立时的那些人和事,终于从大量的资料里走出来,在我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我想,作为首届毕业生,作为一名政协人,这是我的责任,也算是我对母校厚爱的一点儿回报。


早早埋下的“种子”

河南财经高等教育的种子,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埋下。

新中国成立后,群情振奋、百业待兴,建设步伐加快,各方面迎来了较大发展,建设经济类高等院校,成为全国教育发展大势。在此情况下,河南建立财经类高等学校的梦想,也开始萌发。1950年,河南大学成立财经系。《河南大学财经系1950年度概况表》记载:“由于本身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配合此种情况,乃扩大组织,成立本科和两个专科。本科设税务、金融、贸易、合作四组,专科设会计专修科与统计专修科,教师增至21人,将来拟发展为经济学院,四个组发展为四个系。”1950年8月制定的《河南大学的方针任务和今后建设意见》明确表示,要将政治系与财经系合并建立政经学院。为此,学校还派出一批青年教师,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经济类专业深造。

1951年年底,河南大学财经系已具备成为独立学院的条件。1951年10月10日出台的《根据中南教育部指示河南大学分设各院的初步意见》指出:“财经学院准备条件,争取明年成为独立学院。”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1952年全国范围内高校大调整等原因,河南大学的很多院系,先后从学校分离出去,在河南、湖北等省开枝散叶,建成多所大学。财经系被并入中原大学,1953年中原大学撤销后又被并入中南财经学院,成为中南财经大学,之后又发展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建立财经类高等学校的梦想由此中断,原有的一些建校资源,也被调整到了其他省份。

幸运的是,虽然梦想搁浅,但河南成立高等财经院校的梦想的种子却就此埋下来,而让这颗种子生根破土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侯恒。侯恒是1950年被派往中国人民大学深造的青年教师之一。1953年,当这些人完成学业回到母校时,河南大学财经系已不复存在。青年教师们不得不根据自己的专业前往武汉,唯有侯恒留在了河南大学,在政治系任政治经济学教师。

时间很快来到1957年。随着国家第二个五年教育发展计划和1958年教育事业计划的出台,创立河南省财经类高等学校的火种再次被点燃。1960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郑州市金水区优胜北路(今省财经学校),成立了我省第一所财经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河南财经学院,并于当年开始招生。遗憾的是,学院成立不久,就遇到我国经济困难时期,不少学校被迫停课停学。刚刚成立的河南财经学院也基本处于半停课状态,在一次放长假后再没有恢复。

历经“两起两落”,对那些心怀创立高等财经类院校梦想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次沉重打击。但梦想的种子既已种下,梦想的土壤既然还在,就早晚会迎来生根发芽开花的那一刻。


高瞻远瞩的决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在改革开放中向着期待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迈进。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必须有大量经济人才做支撑。这些人才,除了从外面引进外,自己培养尤为重要。当时,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了财经类高校,河南是少数几个没有高等财经院校的省份之一,和中部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

此时,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何竹康。何竹康,江苏南通人,195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系,历任河南省计委副处长、副主任、主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副书记,1983年任河南省省长。大学期间主修经济的何竹康,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视。在任河南省副省长兼计委主任期间,他经常召集省内经济专家,商讨河南经济发展大事,谋划河南经济发展未来。在河南大学任教的侯恒,多次向校友何竹康汇报建设河南财经类学校的想法。

侯恒向何竹康谈起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经历,谈到当时之所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就是想为河南高等财经教育出把力。侯恒认为,河南虽然解放较早,但高等教育发展却比其他省落后,尤其是高等财经教育几乎是空白,令人叹息。他呼吁:“我们这么一个大省,要发展经济,就急需培养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财经干部。”

侯恒的讲述,何竹康深有同感:二十多年来始终未能有一所高等财经类院校,是河南的一块心病、是河南的痛、是河南的遗憾。为河南建设一所高等财经类院校的想法,在何竹康心中日益强烈、日益迫切。加快推进成立高等财经类院校的步伐,被他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当时有个小插曲。在讨论建设高等财经院校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领导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成立独立院校涉及方方面面,短时间内很难建成,可依托郑州大学开设财经系;另一种以何竹康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成立一个系远远满足不了河南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必须成立独立的财经院校。经过充分讨论论证,最后由何竹康拍板,单独办一所财经类高校。在他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向教育部打报告,申请成立河南经济学院。

1981年7月11日,在翘首以盼中,河南人等来了好消息,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天津理工学院等二十六所高等学校的通知》。通知指出:“批准筹建河南经济学院,在郑州市建校。学制四年,规模二千四百人。设置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财政金融、贸易等专业。由河南省领导。现批准为筹建项目,待筹建一段后,再报请批准正式成立……”

历经30多年的期盼,河南设立高等财经类院校的梦想,终于就要实现了。


为何选择郑州师专

1982年4月1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印发豫组干【1982】154号文:“中共河南省委文教部、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工学院、豫北医专、郑州师专党委:省委决定成立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徐国通、张致远、葛超凡、侯恒同志调任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副组长,免去徐国通同志豫北医学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职务。”

河南经济学院的筹建工作,正式扬帆起航。

筹备组先在省计委办公,后搬迁至郑州师专,由时任郑州师专党委书记兼校长张致远任筹备组副组长,负责郑州师专和经济学院筹备工作的融合,并在当年有毕业生的高校中选调优秀毕业生,如河大毕业的张建刚等参与筹建工作。可以看出,河南经济学院要在郑州师专的基础上筹建。

从河南省教育厅1982年5月10日印发的豫教高字【1982】109号文件《关于经济学院筹建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意见第一条指出:“一、郑州师专从今年起开始停止招生,从现在起不再调入教职工,现有学生仍在原地继续学习到毕业为止,毕业时仍以郑州师专的名义发毕业证书。待学生全部毕业后,郑州师专的名字随之撤销……”意见第五条指出:“郑州师专的全部校产,包括校舍、图书、教学设备等,一律由经济学院接收。有些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教育厅认为适合于师范学校使用,经济学院不甚需要的,可在经济学院接收后转给郑州市教育局……”


筹建初期的财经学院大门前悬挂两块牌子:郑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南财经学院


那么,省委、省政府为什么作出在郑州师专的基础上建设河南经济学院的决定呢?这与郑州师专的历史密不可分。郑州师专全称叫郑州师范专科学校,于1948年成立,其前身曾为郑州师范学校。1958年后,郑州师范学校几经变化,长期处于停课闭校状态。在“文革”后期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省里决定在郑州师范和郑州幼师基础上设立开封师院分校,以招录在77级高考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录取的学生,后因故将这批学生称为“郑州师范大专班”。不久,改称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郑州师范、郑州幼师后另辟新址建校,此校址独为郑州师专所有。现在,省里要筹建河南经济学院,地在哪里?人力物力又从何而来?都是必须考量的现实问题。如果重新征地建设,没有三年五载很难建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所建设相对成熟的学校进行整体划转,显然更为科学、起步更快。郑州师专校址面积较大,地理位置好,建设成本低。多种因素叠加,促成了省委、省政府决定撤销郑州师专,在其基础上筹建河南经济学院。

郑州师专转为河南经济学院后,原有教职工怎么办?尤其是那些所教科目与经济专业无关的老师,又该去哪里?对此,《关于经济学院筹建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充分考虑和统筹安排。《意见》指出,周口师范(大专班)改名为周口师范专科学校,今年开始招收新生,郑州幼师省里已经拨款另建新校,现在郑州师专内的幼师班,暑假后全部搬到新校;郑州师专的领导干部(党委成员、正副校长),将来如何安排由省委决定,其他教职工随着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减少逐步转移。愿意到周口师专的可以到周口师专,不愿到周口师专的全部由经济学院分配、安排。

1982年7月,省政府印发豫政文【1982】127号《关于对经济学院筹建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批复》,同意郑州师专从1982年开始停止招生,同意周口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开始招收专科生。

1984年,随着最后一届郑州师专学生毕业离校,郑州师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关于老师们的去处,在我成长的重要阶段曾给我大力支持的老领导——河南省原副省长张大卫在2023年庆祝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5周年大会上谈及此事,他讲到:郑州师专的教师,大部分留下来成为河南财经学院的老师,77级以后郑州师专学生的档案资料,也留在了河南财经学院。


从经济学院到财经学院

随着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的成立,郑州师专的校门口开始悬挂两个牌子,一个是郑州师专,一个是河南经济学院(筹)。

1982年7月30日,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发文,由河南省教育厅刻制“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印章一枚,自即日起开始启用。由此,编制校舍计划、进行干部培训、建立办事机构、编制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等,各项工作在筹备组领导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队伍的构建。筹备组主要用了四个办法来建立教师队伍:一是在郑州师专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转化,教语文、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的,继续教授这些课程,而教政治、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则送到经济类高校学习,转教经济类专业;二是从省直机关或其他高校有财经教育背景或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中调入;三是从高校新毕业的学生中分配教师,首批从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分来19名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后来这些大学生有的留校成为教学骨干,有的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专家,当时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的薛玉莲,后来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霍彦立、胡荣涛、刘定平等老师也都成为省内外财经战线知名专家学者;四是在省内寻找一些“文革”期间散落在洛阳一拖、安钢等各条战线上有一定财经知识基础的人,调过来当教师。

除老师外,其他人员同样紧缺。比如,筹备组成立后,面临资金款项的接收和使用问题,需要尽快有会计人员,建立学校账户。时任郑州师专组织人事处处长、经济学院筹备组组织组负责人李广义,分别从郑州市帆布厂、宁夏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找了三名会计。

筹备组同志们满怀热情,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保证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在筹备组1982年12月21日向省政府的汇报中显示,至1982年年底,共完成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了办事机构,基本可以正常进行工作。二、有了一支教师队伍。初步从师专现有114名教师中选到经济学院70名,接收大学毕业生19名。从本省和外省推荐和自荐教师共220名,经研究考察认为合乎条件的70名。已上报22名,调入5名,其中副教授8人。三、省计委于1982年10月25日批复下达了设计计划任务书,使筹备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四、初步拟定了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统计、贸易、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等七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购置了部分教学大纲和教材。五、开办经费的渠道已疏通,1982年拨付经费30万元,1983年继续拨付。六、购置了部分图书和家具。七、4000平方米的宿舍正在施工。八、现有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可以保证八三、八四届的招生需要。

1982年12月25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请示》: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我省于1982年4月8日成立了河南财经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经半年多的筹建,目前学院已初具规模。从总的情况看,财经学院筹建工作大体就绪,招生教学条件基本成熟。为此,恳请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学制四年,规模3000人,设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贸易、财政、金融等七个专业。一九八三年暑期先开办国民经济计划和贸易两个专业。

三天以后,省政府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河南财经学院。会议由韩劲草、何竹康主持,郑州市主要领导和省政府相关厅、委领导参加。会议认为,自1982年4月底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筹建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会上还对校名问题进行了讨论,何竹康认为,名称为河南经济学院不如河南财经学院。因为财经学院涵盖的内容更广泛,要发展经济,只有计划和经济还不行,还得有财政政策的配套支持。经过讨论,就用了“河南财经学院”的名字。会议决定,以省政府的名义报请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


“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1983年4月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1982】214号《关于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请示》,国务院办公厅转来我部研究办理。经与国家计委研究,鉴于河南财经学院经过半年多时间筹建,已初步具备招生条件,因此,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由省领导。今年部分专业开始招生,设置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贸易、财政和金融七个专业,学制四年,规模三千人。校址在郑州市。该校在‘六五’期间所需投资,要纳入本省‘六五’规划。”

1983年4月22日,省委下发豫发【1983】111号文件,任命叶本瑞同志为河南财经学院党委代理书记,免去其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职务,谭源从焦作矿院调任河南财经学院代理院长。同一天,河南省委下发的豫发【1983】112号文中,任命徐国通同志任新乡师范学院党委代理书记,免去其河南财经学院筹备组副组长职务。

教育部文件下来后,各项筹备工作快马加鞭。当时在郑州师专任工会主席的曹世安,奉命找人撰写校名。曹世安和人事处负责人前往北京,想找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校名。一打听,舒同当时正在河南,于是抓紧从北京赶回河南,舒同欣然提笔,写下“河南财经学院”六个大字。在写“财”字时,一撇没写好,舒同专门找来一张白纸盖上,重新将一撇写好。为答谢舒同,曹世安他们买了一盒印泥送给他。曹世安又根据舒同题写的校名,设计了校徽。

招生工作很快启动,学院特地派出人员,赴新乡、安阳等全省各地进行招生宣传。据当时去百泉参加招生工作、也是刚从吉林大学毕业到财经学院工作的宋荣海讲,由于财经类专业人才急缺,人们对财经专业比较期待,学校第一次招生就十分火爆,首届招收的国民经济计划、贸易经济2个系3个班的153名新生,多数人的分数大大超过当年的本科线,甚至超过省内一流大学。此外,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学院还从省内各地市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中,招收了三个干部培训班。

1983年10月5日,是值得所有河南财经学院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河南财经学院首届开学典礼正式举行。原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李宝光、常务副省长岳肖峡、副省长胡廷积,省委宣传部、省计委、省教育厅及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胡涌、宋绍明、苗玉堂、曾宪荣、窦思忠和省社会科学院负责人胡思庸、张风昌等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河南财经学院领导叶本瑞、谭源,以及国民经济计划和贸易经济两个专业的首届新生和教职工共计500余人。


1983年10月5日,河南财经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举行


作为一名新生,我在现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典礼由叶本瑞主持,谭源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河南财经学院的筹办、招生情况和今后的教学计划。李宝光、岳肖峡、胡廷积、曾宪荣先后在大会上讲话,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相继发言,以饱满的热情表达了共同建设河南财经学院的美好愿望。

河南省第一所专业财经类高等院校,就这样在中原大地诞生。那一刻,长期埋藏在何竹康、侯恒等人心中梦想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那一刻,寄予了几代河南人建设高等财经院校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那一刻,河南高等财经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茁壮成长。河南,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财经类高等院校;河南,开始自己培养属于自己的财经类专业人才;河南,掀开了由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迈进的崭新一页。

在那个改革开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年代,财院学子们经常挑灯夜战,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很多人保持了高考前的学习状态。学校也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方面,由政府从企事业单位抽调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业务骨干来当教师,派原师专教师到有关高校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向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求助,采取选派教师来校授课辅导的方式,为财院培养了一批优秀年轻教师。同时,中国人民大学还将本校图书馆部分图书无偿赠予财院,在学校图书馆馆藏书刊上,有些至今还盖着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印章,见证了当初中国人民大学的无私援助。

踏平坎坷成大道、小小幼苗长成才。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河南财经教育的引领者。学院成立以来,一代代财院人赓续传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财经类专业人才,还有众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为河南由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河南财经学院建校十周年庆典


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和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掀开了学校历史新的一页。财经、政法双翼起飞,稳步走在河南高等教育的前列,先后荣获“河南公众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学校”“河南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河南十大领军高校”“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当前,在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带领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已经落地,实现了几代财大人的梦想,为新时代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如今,走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徜徉在学校东区,教学楼、图书馆、博物馆、学生公寓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体育场上学子们身影矫健、朝气蓬勃,林荫道旁绿树掩映、鲜花盛开,湖心岛上优美的钢琴声从湖面上阵阵传来、令人心驰神往,第一食堂成为网红打卡地名扬国内,实验室内学子克难攻坚孜孜以求,入选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振奋人心,校园之美丽、气势之宏大、处处洋溢着青春之朝气、充满着蓬勃发展之希望,被社会冠以“河南最美校区”,令人赞叹、更感慨万千:当初以老省长何竹康为主做出建立河南财经学院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这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抉择,已成为河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抚今追昔,留住记忆;回望历史,继往开来。河南财经学院的建立,成为培养财经金融类人才的摇篮;河南财经学院的发展历程,是河南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成立,又掀开了教学新的篇章。在时代的印记里,河南财经学院成千上万学子在财贸金融管理的不同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成绩可圈可点;在未来的征程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子必将张开双翼在财经政法战线再创新的辉煌。

作为河南财经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心绪久久难平。我为自己作为财经学院的一名学子感到荣幸,更为母校的发展、河南的振兴感到自豪。纪录这段历史,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映现,我为那些创建河南财经学院先行者的辛勤付出深为感动,为河南财经学院的发展倍感欣慰。

谨以此文向参与河南财经学院建设的老领导、老前辈表示由衷的敬意!向教育培养我的恩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档案馆和一些老同志的帮助,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徐慧前,河南滑县人。现任濮阳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作为河南财经学院创立后的首批学生,他经济学专业出身,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情结,尤其热衷于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考证与记述,高度重视文史资料工作,在任安阳市安阳县县长、书记期间,决策并参与曹操高陵考古发掘保护工作,撰写的《我的高陵往事》入选《河南考古亲历记——中华文明探源实证》大型文史图书。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11-25/4345637.html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河南高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学院揭牌!
下一条:【人民日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伟丽:投身“无限魅力”的地理学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