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乔法容教授撰写的《思想家眼中的“良心”》一文,发表于2013年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国内权威媒体人民网、光明网理论热点、求是理论网、全国哲学规划办公室的学坛新论、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国做人做官研究网、网易等分别转载,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文章提出,“良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它也是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经常讨论的一个命题。探讨一些思想家眼中的“良心”,对于加强当下的道德建设颇有启发意义。作者从我国的古代的思想家孟轲、王阳明,英国18世纪的思想家巴特勒、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等的论述中,解析“良心”这一命题的内涵。良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内化的个体情感和信念,是个体行动的“内在的法”。良心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表现在对人的行为的规范、调节和评价上。行为之前,良心对行为动机进行思虑、选择、判断,如同指挥官;行为过程中,良心如同检察官;行为结束后,良心如同审判官。良心是自我道德评价的一把利器,也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培育良心,对于提高个体道德水平、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