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科技日报》第2版发表了该报记者乔地对我校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顾问杨承训的题为《控制和监管安全风险:科技参与资源配置不能缺位》的专访。
专访中,杨承训教授指出,应当重新定义资源配置机制含义,更加自觉地运用科技从根本上防范、化解、救治各类安全灾害,提高生产力要素组合和运行的质量,构建“政府、市场、科技”三元耦合的新型资源配置机制。他认为,资源配置不是简单的资源分配组合,其灵魂在于优化。从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需要考量,不论宏观还是微观经济,都需要把科技贯穿始终。杨承训强调,科技是实现“两只手”无缝对接的粘合剂和“参谋长”。从微观到宏观,在依靠市场、政府“两只手”配置资源的同时,都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工具探测、避开、化解各类信息不对称陷阱,防范资源配置中的误导。资源配置不仅需要“两只手”,还需要更高级的“雷达”和“电脑”,构建更高的智能机制。杨承训认为,科技参与资源配置至少有三条路径。一是科技参与危险化品的生产、运输、仓储的资源配置最为迫切,应当认真借鉴核工业发展的思路。二是对于工业生产、运输、服务项,探索科技全面全程参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三是从理论上认识到科技参与并不是代替“两只手”,而是帮助它们优化资源配置,做粘合剂、“参谋长”,构成“两手一脑”的三元机制,创立中国特色的新型经济学和新型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机制系统。
据了解,杨承训教授近年来倡导构建“政府、市场、科技”三元耦合的新型资源配置机制,已有多篇论著问世,在学术界引起关注。
原文链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5-09/20/content_31746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