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支部党建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新闻中心 
 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支部党建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我校教授参加“放管服”改革专家学者座谈会
2017-04-10 17:14 刘宗项 唐亚敏  研究院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近日,受国务院研究室委托,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放管服”改革专家学者座谈会,就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行调研和座谈。我校省特聘教授、研究院院长李金铠博士应邀请参加座谈会。

李金铠教授利用清明假期,在搜集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放管服”问题向河南省欧美同学会、部分企业家和政府机构等进行访谈和实地考察,向国务院研究提交了近七千字的《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几点思考》的咨询报告。在座谈会就当前我国“放管服”改革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从如何认识“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核心、目的、成败关键、成效标准;当前“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障碍、困难与阻力;“放管服”中的权责清单制度存在的问题;推进“放管服”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李金铠教授指出“放管服”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政府的自身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出发点与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摆正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为廉政“强身”,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李金铠教授着重指出当前的“放管服”改革在内涵和外延上,过多地从“权”出发强调了“简政放权”,而回避和忽略了“利益的转移”。实际上,“放管服”改革的成败关键是权力和利益的转移与博弈,“权”和“利”是否真正从让给企业、群众和市场,即是否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众——既包括经济上的利益与好处,又包括服务上的便利与好处。“放管服”改革的成效标准是企业和群众的感觉获得(获得感)和真实获得——企业是否降低了制度成本,群众是否降低了制度支出,是否获得了便利优质的服务,市场是否焕发活力,政务是否清正廉洁。

李金铠教授认为当前的“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为了完成改革硬任务而在配套监管制度没有建立和完善情况下“为放而放”、“攀比下放”和“放权过度”的乱想。针对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提纲中提到的“为什么一些部门认为已经放得差不多了,基础和百姓的获得感仍然不强”问题,李金铠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权放给了谁?利让给了谁?让的利进入了谁的口袋?缺乏有效配套监管的放权无疑于放虎归山,不仅达不到改革的目标,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以“放管服”改革中市场中介作为典型案例,李金铠教授重点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育迟缓,织成熟、自律规范的社会组织较少,大量需转移的行政审批事项无法找到合适的承接组织;一方面“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的“红顶中介”依然大量存在,另一方面由于与体制内相关人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影子中介”大量产生。这些市场中介或者代理代办收取企业和百姓大量费用;或者大搞项目代理申报,收取佣金等,既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又剥夺了其它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与改革红利的权利。

本次座谈会,李金铠教授的报告和发言内容详实,问题具体,针对性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鲜活案例,得到了会议组织方和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此次受邀参加座谈会,也对我校打造全省智库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省第三届社区治理创新与社会工作高峰论坛暨社会学系2017年社工文化月启动仪式隆重举办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