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学习新思想 
 学校首页 
 首页 
 部门概况 
 新闻中心 
 学习新思想 
 宣传阐释 
 文明之光 
 媒体传播 
 下载专区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新思想>>正文
金融海啸中的中国伦理责任
2008-12-12 00:00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金融危机正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席卷全球,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冲击强度大。其间,中国的姿态和作为,与国际社会的行动缓慢而见效甚微相比,成为金融海啸黑幕上少有的亮色。从伦理视角加以审视,的确有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考问。

第一,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什么?可以说是理念和责任的危机。

一方面,是理念的危机。金融海啸翻江倒海、摧枯拉朽,造成了资金缩水、股票暴跌、银行告急甚或国家破产。金融危机背后的作乱者究竟是谁?最近召开的G20集团金融峰会的联合声明不加点名地以“一些先进国家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没有充分理解和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的字眼,指责美国的落后理念是金融海啸的“幕后黑手”。尽管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和金融秩序确实存在巨大的理念和责任的“黑洞”,但他们从来不根本性地解决问题,甚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此外,美国人的高消费建立在向未来借钱的基础之上,“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幸福日子”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理念。在美国,无论是家庭还是政府,都不怕负债累累、债台高筑,以至于美国财政一直存在着别人想想都吓得要死的巨额赤字。

另一方面,是责任的危机。美国金融行业过分求利而不顾应尽的监管责任,金融监管远远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谈道,全球性金融危机与金融业高管的巨额奖金有一定关联,因为奖金“刺激了高风险行为”,即便他们失去了饭碗,他们仍能带着一大笔钱走人。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责任意识早已被抛至九霄云外,荡然无存。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是因为历史的意外才走到这一步,是华尔街的贪婪与不负责任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第二,在金融海啸中中国已经和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此间,中国履行责任坚持“内外兼顾、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原则。在国际反应普遍迟缓的情势下,中国沉着、冷静地采取一系列“救危”举措,掀起了一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中国旋风”,不仅赢得国人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中国责任包括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

一是国内责任。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立足国内,首先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做好。中国及时采取应对危机的措施,打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王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G20集团金融峰会上赞誉“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的一大贡献。

二是国际责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各国在应对危机方面的合作和协调。只有所有国家共同参与、共度时艰,才能为最终战胜危机带来希望。中国没有“明哲保身”,而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表现出同舟共济于“地球村”的诚挚善意和挺身承担国际责任的勇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危机,积极参与国际行动,通力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胡锦涛主席在G20集团金融峰会上强调指出,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法国总统萨科齐赞扬道,中国对重塑国际金融体系至关重要。这些做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夯实中国外交的基石,而且彰显了中国的伦理责任和道义精神,体现了对于新型国际体系构建的一种远见卓识。当然,中国绝不会也不应该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所谓“大国责任”,否则,这又是一种相悖于“负责任”的行为。

第三,中国“救危”行动的背后传达了什么信息?在金融海啸中,中国的姿态和作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世界人民战胜金融海啸“恶魔”以信心。中国行动的背后,留给人们“中国何以如此”的疑问。

声望源于成就,魅力来自实力。说到底,中国担负国际责任绝不是勉强而为,而是一个30年来始终升腾向上的大国的水到渠成之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物质力提升的同时,中国的文化力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作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稳健且活跃,国际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行动力令人“刮目相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然确立。应对金融危机,如果离开中国这样一个负责任、讲道义的大国的参与,必将大为失色,甚至陷入困局。

多难兴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应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那场“天灾”中有着完美表现的日益强盛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之下,一定能够转“危”为“机”,在与金融海啸这场“人祸”的鏖战中续写新的传奇,使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法新社一篇题为《中国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大赢家》的文章中肯地评论道,“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赢家的话,则非中国莫属”,“因处变不惊而备受称赞的中国已崛起为经济强国,并似乎对另一场金融危机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这场危机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推动中国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即在严格控制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开放经济)前进”。

笔者以为,所有这一切,在深层上都源于中国多少年来一以贯之并在近些年进一步彰显的伦理责任和道义精神,其本身也是这种伦理责任和道义精神的逻辑必然。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教育公平:由“量”向“质”的艰难转变
下一条:永久的精神财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