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最高水准的学术盛会――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郑召开。吴敬琏、海闻、盛洪……包括这些“大腕”在内的国内外400多经济学者都来了。
也许你还不知道,上周末,有4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经济学者会聚郑州,就宏观经济、金融证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23个领域,分70个分会场展开讨论。
他们是来参加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中国经济学年会是中国经济学界最高水准的学术盛会,每年一届。有幸承办本届年会的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届年会以“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为主题论坛,吴敬琏、海闻、盛洪、李晓西等众多知名经济学家畅谈了他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
关键词
经济学理论
吴敬琏:
“妖魔化经济学家”让人遗憾
吴敬琏是本届年会的主旨报告发言人。
吴敬琏说,对规律和理论的蔑视,我们的历史上有沉痛的教训。“比如当年吃饭不要钱。”然而,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
比如在国务院提出未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后,各地并没有科学地研究,“而是照抄文件”,吴敬琏说,其实新兴产业非常多,国务院只是指出一个方向。他说,各地应该按照发展经济学,研究本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再确定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像现在这样,不考虑未来的市场,到时相当一部分投资只能打水漂。
深究其中的原因,他说:“在中国,人们往往不相信理论,反而更相信自己的感觉。”
吴敬琏称,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那么容易搞清楚的,原因有二,一是现象和本质有差别,二是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根本性的利益往往不一致。这就需要从现象到本质去发现规律,用经济学的理论协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遗憾的是,中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从事“小生产的农业”,他们的技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特点是“眼见为实”,往往忽视理论。更有甚者,在当下,还有一部分人“常常利用民粹主义的言论,鼓动仇富、反知、甚至妖魔化经济学家,贬低、否定现代经济学,这就造成了一些消极的现象。”
吴敬琏提醒,我们的改革越来越深入,社会逐步变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如果没有理论支撑,就会发生问题。
关键词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
李晓西:将保持7%左右的增速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看来,中国经济增速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市场总供求因素,资源及环境的承受力,国家长期规划目标。“未来10年,这些因素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使其保持在7%左右。”
从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看,目前我国的年人均收入排在世界100位以后,与发达国家相差近10倍。另外,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口还有近5900万,区域、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比较大。
从市场总供求要素看,投资、内需、外需这“三匹马”现在还很有力量。
从资源、环境的承受力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量却增加40多倍,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1%,产出只占世界的3%。
从国家长期规划来看,李晓西算了一下,以目前的状况,未来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只要达到5.6%,就可以完成2000年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
因此,他预测,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太快,将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来看,由近及远,发展速度由高到低,阶梯式环降;从空间上看,由东向西,发展速度由低到高,阶梯式分布,东部会慢一点,中西部会快一点;总体数字来看,GDP增长速度在6%~8%。
盛洪:2020年人均GDP或可达1万美元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做预测的时候,先做了三个条件的假设:没有大的社会动荡,中国未来10年经济每年保持8%~9%的增长速度,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30%。
他说:“在这三个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我预测2020年经济总量很可能与美国相当,而人均GDP可以达到1万美元。”
在盛洪看来,经济增长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没有大的动荡。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繁荣过后都会出现大的动荡。”他认为目前有两个方面值得警惕,一个是土地问题,包括强拆问题;另一个是垄断国企的不断扩张。
黄益平:中国经济将从“奇迹”走向常规
过去30年,中国从封闭、落后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发展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平均保持近10%的增长幅度,这被看做是一个经济奇迹。在看到经济奇迹的同时,风险也很多。
“现在的发展方式是不平衡的、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存在过度投资、消费不足、经常项目顺差太大、收入分配太不公平、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等问题,这种状况不可能持续太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当要素价格被普遍扭曲、压低的时候,结果就是全国的老百姓补贴生产者、投资者、出口商。经济增长每年保持10%的增速没有问题,但却出现老百姓的收入相对越来越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平等问题。
“我们看到的是,要素市场的改革已经开始。”黄益平说,这会使中国经济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有所放慢,国内通胀的压力会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速度会大幅加快,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会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物价上涨
海闻:目前的物价上涨不算严重
除了年会本身,更多人还关心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经济热点和走向。
物价上涨在最近3个月似乎越来越明显,河南商报记者将物价问题抛给了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理事长、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
在海闻看来,不能将物价与失业率割裂开来单独看。“在经济学上,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一种反向关系,政府有时候为了降低失业率,会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存在。”
“比如美国,为何要大量投放货币,就是因为不能放任失业率一直在两位数以上。”海闻举例说。
然而在居民当中,物价上涨会引发一些对未来的担忧、对现实的抱怨。“网上发言的人,往往并不是生活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那些失业者,但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他说,经济政策有时候不得不更关心少数人――那些为生存发愁的失业者。
稍稍有一些物价上涨,倒不是很严重的事情,这要看我们到底有多少人处于失业当中。“我们比较危险的事情是没有失业率的具体数字。”海闻说,这使得如何评价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难题。
此外,由于我国去年的CPI同比指标是负值,较2008年是下降的,海闻认为,今年的CPI如果比去年稍高一点点,比如在6%以内,应该问题不大。相比来讲,他更关注国外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会不会在下一段时间传导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