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概况  文明之光  学习新思想  下载专区  媒体传播 
 
 
文明之光 
 学校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概况 
 文明之光 
 学习新思想 
 下载专区 
 媒体传播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文明之光>>正文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2008-12-09 00:00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正在把更多消费需求转向文化领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然而,不容置辩的是,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

在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和谐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和谐文化”这一新概念,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号召。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

建设和谐文化是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崇尚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我国具有丰富的崇尚和谐的思想观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兼爱”、“非攻”、“和气生物”等等,这些观念和主张都是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崇文好学、秉守礼仪、和睦家庭、睦邻交友等则是和谐思想在行为上的一种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继承中国崇尚和谐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建设和谐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呼唤。和谐文化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更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和心理基础。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上,和谐文化对每个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精神,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有人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要更加具有动态性,也应该注重未来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是顺应现代文明发展趋势的主动选择,基于这一点,它就必然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联。正如一位学者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和谐文化的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就难以确立;没有和谐文化的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就会动摇;没有和谐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就会缺少精神支柱;没有和谐文化的浸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衰竭。”所以,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文化理念来引导,需要和谐文化精神来熏陶,需要和谐文化氛围来营造,也需要和谐文化秩序来维系。而和谐文化发展的成果,也必将最终为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的人们所共享。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方永刚生命的最后503天
下一条:开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