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概况  文明之光  学习新思想  下载专区  媒体传播 
 
 
媒体传播 
 学校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概况 
 文明之光 
 学习新思想 
 下载专区 
 媒体传播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传播>>正文
光明网:《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提出粮食最佳后备储量
2011-02-24 00:00 李瑞英  光明网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本书研究建立了粮食最佳后备储量模型,并对中国粮食最佳后备储量进行了估计。

  粮食储量模型认为,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1.21倍时,中国才需要建立后备储备。

  光明网北京223日电(记者李瑞英)由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2日在京举行的《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首发式暨中国粮食安全论坛上,发布的由樊明主编的《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在深入研究种粮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粮食最佳后备储量模型,并对中国粮食最佳后备储量进行了估计。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强从社会学视角对本书的种粮行为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介。

  《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一书的研究团队,调查了从1976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到200832年间中国农户的种粮行为及与相关政策的关系,认为农民的种粮行为受市场的影响显著,农民在粮食生产中具备经济人的理性。

  特别是,本书建立了粮食最佳后备储量模型,并对中国粮食最佳后备储量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当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1.21倍时,中国才需要建立后备储备;当国际粮价是国内粮价的1.40倍时,后备储备量与2008年谷物产量之比为2.86%。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建议,后备储备为5%-6%,而该书的研究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建议。

  该书认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方式。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是必然的,中国的粮食生产存在规模经济。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户耕种亩数、农地块均亩数的增加,以及小麦和玉米的亩产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些支持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新民网:中国在粮食安全的国际化上应有更大作为
下一条:中国网:《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首发式暨中国粮食安全论坛举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本网站共访问: